本站只是学习的平台,只是学习交流 ,介绍书画的内容。学习书法,多多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 。
邮箱:709514949@qq.com
QQ:709514949
call:14718535485
黄帝统一华夏之后,感到用结绳的方法记事,远远满足不了要求,就命他的史官仓颉想办法,造字。因仓颉偶听猎人话语得启发: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特征。如能抓住事物的特征,画出图象,大家都能认识,这不就是字吗?仓颉注意仔细观察各种事物的特征,譬如日、月、星、云、山、河、湖、海,以及飞禽走兽、应用器物,并按其特征,画出图形,造出许多象形字来。黄帝让仓颉把造的这些字传授给九州,象形字便开始应用起来,汉字由此而生
书法以至简至赅之形体呈现至博至深之内涵,由此来成就单纯的"一划",穿越古今,遨游天地,寄托了中国人太多的情感,构筑人重要的精神生活空间,被赋予了自然的、社会的、历史的、民族的、哲学的、道德的复杂内涵。中国书法首先是一门造型艺术,是"形"学,融入了中国人对空间之美的独特的智慧感悟。中国书法表现出两种形态的完美结合:1、着眼书法的结构秩序,偏重静态的建筑美,是流动的建筑;2、着眼书法的气势变化,偏重动态的音乐美,成为凝固的音乐。汉字取象自然,书法亦道法自然。天地万物均由阴阳二气生成,字从物象,书法形式也源出于阴阳。书法中的向背、曲直、浓淡、润燥、疏密等无不体现出"阴阳"这一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。当人的主体意识在书法中觉醒并逐渐强化时,人们开始把书法中的汉字看做是有生命的形体,认知为书法是一种健康的生命状态,"书必有神、气、骨、肉、血,五者缺一,不为成书",人们寓性格和人生际遇于书法,来表达真实的情绪和情感,"或寄以骋纵横之志,或托以散郁结之怀。"书法的达性抒情出于天性,是人性的真实流露,它以中国的哲学、伦理为依托,以中国文化为背景,是超越时空的大情大美,超越于某个时代、某个地域被广泛地接受。在这个意义上,书法已经被提升到由"技进乎道"的形而上精神层面,具备了超越本身之外的丰富内涵,永恒的魅力在于此。
2009年9月30日,中国书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为"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"。书法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商代的甲骨刻辞和青铜器题铭。在其发展过程中,形成了篆、隶、草、楷、行五种书体以及手札、手卷、扇面、中堂、条幅、对联等多种形式。书法是与生活联系最紧密、参与者最广泛、最受大众喜爱并最具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艺术,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审美意境和艺术精神。汉字书写最初以书面交流的实用性为目的,在书过程中,汉字书写所表现出来的美感发展成为了一门自觉独立的艺术,每个时代的书法都呈现出鲜明的风格特色:晋人尚韵,唐人尚法,宋人尚意,元、明、清尚态。历史上出了一些著名的书法家和作品,如王羲之的《兰亭序》、颜真卿的《祭侄稿》、苏轼的《黄州寒食诗》等。在印刷术发明以前,以书面形式记录信息进行沟通交流的功能都由书法承担,书法的展示空间从室内的家、殿堂、商铺、寺庙延伸到大自然的名山大川;书法发生的空间可以是书斋,也可以在舟车中、战马上;日常生活的很多材质都可以成为书法镌刻或书写的媒质,如纸张、金属、石头、木板、织物等;书法也出现在国家庆典、祭祀等重大活动以及平民的喜庆、丧葬、宗教等日常活动中并承重要功能,如石碑石刻、青铜器铭文、春联、墓碑墓志、抄经等。在古代,书法是中国知识分子必备的一种技能,以书法为中心展开的一系列活动以及由此而营造出的一种文化氛围,成为文人士大夫乃至现代人、将来人摆脱世俗社会、追求心灵自由的一种精神生活方式。